一味的減少日常花費並不能夠有效儲蓄
如果沒有訂立明確的儲蓄計畫,很容易會因為生活中意料外的臨時需求,不知不覺又把口袋裡的薪水都消耗殆盡。
想要有效儲蓄,就必須思考以下3項關鍵問題:
- 你想為了什麼目的存錢?
- 你希望用什麼方法來存錢?
- 你打算把錢存到何處?固定多久存錢一次?
透過思考這些問題,能讓人更釐清未來的儲蓄方向,並且訂立出明確的理財計畫。以下就來為大家詳細解說,如何藉由這3點問題制定出更容易達成的儲蓄目標。
問題一:你想為了什麼目的存錢?
不少人開始儲蓄時並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只是抱持著「盡可能多存點錢」的心態持續下去,然而月底查看存款餘額時,卻總是發現能存下來的錢往往比預期還來得少。
找尋一個明確的「用錢目標」,是能讓儲蓄成功的最大關鍵。
例如:出國旅行的費用、將來的課程學費、婚禮相關費用、退休後的養老金等等。找到一項自己能夠堅持努力的目標,接著由此開始做理財規劃。
假使目標是想要「與伴侶一起前往英國旅行」,可以設定花費大概在20萬台幣左右。這樣一來,就能清楚訂立出接下來的儲蓄計畫——每個月大概存8000元,一年就能存進96000元,加上年終獎金2萬元,預計在兩年內就能完成儲蓄目標。
如果是「買房」或是「買車」,就需要訂立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更長期的儲蓄計畫,每個月持續累積下去,慢慢達成最終目標。
問題二:你希望用什麼方法來存錢?
制定明確的儲蓄計畫後,第二項問題就是「用什麼方法來存錢」。
要成功累積存款,最重要的關鍵莫過於「支出<收入」。然而,對大部分的人來說,要增加收入往往並不是能夠輕易做到的事情,除非透過有經驗的投資以及累積資歷轉職,才能讓薪水有機會大幅進展。
因此,首要努力的方向還是在「檢視每個月的不必要支出」上。
養成記帳的習慣,把每週重要的花費都加以記錄,掌握自己在飲食、娛樂以及水電、房租、手機費用等固定費用上的金額數字,逐步減少不必要的支出,是成功達成儲蓄目標的第一步。
問題三:你打算把錢存到何處?固定多久存錢一次?
建立儲蓄計畫的第三步,是決定「把錢存到何處」。
不少人會選擇直接把存款留在原本的薪水戶頭裡,但這種方式很容易把每個月的開銷支出費用與不做使用的儲蓄金混淆在一起,難以分辨出自己的儲蓄計劃是否有效執行。
建議在薪水戶頭之外,建立另一個專用於儲蓄的帳戶,並且以固定每個月匯入一次存款的方式來實行存款計畫,如此一來,也能清楚「看見」自己的儲蓄成果,一步一步更有效邁向目標。
參考來源:お金が貯まらない人が知らない「超簡単にお金を貯める4つの方法」
圖片來源:Photo-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