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又睡過頭,遲到啦……!」
雖然設定了鬧鐘,卻在睡眼惺忪按掉後不小心又倒頭就睡……結果又遲到了。
明明沒有熬夜的習慣或失眠症狀,為什麼每天早上總是爬不起床呢?
好像怎麼睡也睡不夠一樣。除此之外,只要從蹲姿或坐姿站起來,就容易感覺到頭暈目眩,也經常覺得心悸不適。
你也有上述的困擾嗎?小心,符合這些症狀敘述,可能顯示你罹患了低血壓!
我們都知道,罹患高血壓會對身體帶來許多危害,像是引發心血管梗塞與中風等嚴重疾病。因此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血壓越低代表越健康。
但其實罹患「低血壓」同樣會對健康帶來嚴重影響。
究竟什麼情況下顯示罹患了低血壓?又該如何改善低血壓症狀呢?讓專家為我們詳細解說。
低血壓是什麼?如何影響人體健康?
血壓指的是心臟把血液推送到全身時,血管內所承受的壓力。在正常情況下,成年人血壓的舒張壓約在120-129毫米汞柱,收縮壓則是在80-90毫米汞柱之間。
當舒張壓低於90毫米汞柱、收縮壓低於60毫米汞柱,便稱為低血壓症狀。
低血壓的症狀,十分容易與「姿勢性低血壓」的症狀混淆在一起,姿勢性低血性主要是由於迅速站起來等動作,讓血壓暫時性下降的症狀。
主要是由於運動不足、睡眠不足或是自律神經失調等原因所引發,並非真的罹患「低血壓」。
為何會罹患低血壓?該如何加以改善?
導致低血壓症狀發生的原因,是由於心臟缺乏足夠力量把血液推送到全身所造成。
在血壓不足的情況下,血液無法把氧氣與營養素順利運送到細胞,會使人出現頭暈目眩、食慾不振、困倦無力、記憶力下降等症狀,也容易陷入嗜睡,使早上難以保持清醒。
特別在冬季時,更容易因為末梢微血管收縮加重症狀,使得手腳冰冷僵硬,甚至可能出現凍瘡。
在嚴重的低血壓症狀下,還可能導致聽力減退、視力模糊,並造成呼吸困難及暈眩休克,千萬不可輕忽它所帶來的危害。
改善低血壓症狀,專家建議可以透過培養下列4項習慣:
- 早上起床後用熱水淋浴、或泡熱水澡,提升體溫加速血液循環。
- 培養吃早餐的習慣,最好搭配熱湯或熱飲。
- 久坐久站的工作,應多活動伸展腳部。
- 適量飲茶,少量攝取咖啡因可幫助中樞神經興奮,改善睏倦感。
(延伸閱讀:大腦從20歲起步入老化!攝取3種天然食材,維護腦力預防記憶力衰退!)
(延伸閱讀:用罐頭輕鬆做料理!2種維護血管彈性、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抗老化食譜!)
參考資料來源:血圧が低すぎる……低血圧で起こる症状・改善のコ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