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致癌,小心提防
「看你長的這麼壯,應該很能喝吧?」
不知你是否曾在酒席之間聽到有人講過這句話呢。
這觀念源自於歐美人比較能喝酒的印象,而歐美人的體型又比我們亞洲人還要來的大,因此就變成了「體型大=很會喝酒」的觀念。
但其實會不會喝酒和體型並沒有關係,而是和解毒基因「ALDH2」有關。
酒精進入人體後,會先由乙醇去氫酶(ADH)代謝成乙醛,
再透過ALDH2與肝臟代謝為醋酸,最後經過體內的循環由尿液或汗排出體外。
而我們喝酒後所產生的臉紅、想吐、頭痛等狀況其實都因乙醛所引起,
因此若ALDH2的解毒能力不足,就會無法將乙醛並遊走於血液之間讓身體受到損害。
此外乙醛被列為一級致癌物,若無ALDH2協助代謝,長期累積於人體會提高癌症的發生率。
根據史丹佛大學的研究指出,日本有30%的民眾體內基因缺乏ALDH2,而台灣則是47%為全球之冠。
◎千杯不醉、臉也不紅,小心你其實是高危險族群!
除了剛剛提到的基因問題,日本資深的健康管理師吉鶴亞紀子老師提到:
喝酒後依然能臉不紅、海飲也毫無異狀的人別高興的太早,因為這群人才是真正的【肝功能低下的高危險族群】!
在剛剛有提到過,我們喝下去的酒精必須經過肝臟才能代謝,因此肝臟也成為了喝酒的另外一個關鍵
確實有些人代謝乙醛的能力天生就沒有這麼好,因此和酒後容易臉紅或是心悸。
但是臉不紅不代表身體有完整代謝乙醛,一旦沒有完整代謝乙醛,
首先會讓肝臟排毒功能下降、慢慢演變至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與肝癌,造成無可挽回的悲劇!
◎不傷肝喝酒法,喝酒前補充4大成分,不讓身體留下肝苦!
吉鶴亞紀子老師也觀察到,只要在喝酒前多補充以下這些營養成分,其實就可以不給肝臟過多的負擔,保護肝臟!
■ 芝麻素:
芝麻素是芝麻裡不到1%的稀有成分,作用形同維生素E、是一種高抗氧化成分,
比維生素E更強大的部分是芝麻素可以直抵肝臟,協助肝臟清除活性氧。同時芝麻素可以藉由保護肝臟、讓肝臟好好發揮代謝酒精的功能。
但要透過天然的芝麻攝取芝麻素非常困難,因此建議透過營養補給品來攝取。
■ 檸檬酸:
檸檬酸可以從:橘子、蜜柑、檸檬、醋、梅干等食物中攝取。
檸檬酸是一種酸味的成分,能夠有效將脂肪與氧化物轉變成能量。因此讓身體的檸檬酸代謝順暢,就能提升酒精的代謝力!
■ 維生素B群
維生素B群可從:糙米(玄米)、豬肉、鰻魚、肝臟、毛豆、鰤魚、納豆、鯖魚、沙丁魚等食物中攝取
維生素B2是代謝糖分與脂肪的重要成分,如果攝取不足會讓脂肪的代謝減緩,身體不容易生成能量,就會形成慢性疲勞。
尤其當我們身體在代謝酒精時會消耗掉大量的維生素B群,因此不想在喝酒後感到腦子頓頓的就需要多補充喔!
■ 蛋白質
大家都很熟悉的蛋白質可從:肉、魚、豆類、蛋奶類中攝取。
酒精最後依然會回歸由肝臟代謝,而幫助肝臟代謝的就是良好品質的蛋白質!
同時酒精碰上蛋白質會讓蛋白質凝固,保護到胃黏膜,進而減少對酒精的吸收。
同時提醒,當然這不是說有補充這些營養成分就可以盡情海飲囉!
酒精是利尿的飲品,也因此在喝酒的同時要記得多補充水分,
此外像是威士忌、高粱等高濃度的酒不宜喝超過一杯,才是真正愛護肝臟的方法喔!
(延伸閱讀:喝酒臉不紅一樣傷肝!日營養師推薦,喝酒前這4大營養素一定要補充!)
參考資料來源:酒で顔が赤くなる人はがんになりやすい 違いは解毒遺伝子!
覺得文章實用嗎?趕快分享給出去吧!
或是到日本健康最前線 粉絲團按讚追蹤我們!精彩健康資訊不漏接!